【前言】
1974 年,开国少将张明远去北京探望朱老总,刚一照面,朱老总就冲他问了一句:
“当下红五军团还剩多少人呀?”
张明远回应道:“就晓得在北京干活儿的还有十二三个。”
朱老总叫秘书拿出笔记本,把张明远讲的名字挨个记下来。不单这样,朱老总还亲自问张明远生活咋样,虽说那时张明远没当领导,可工资照发,朱老总听完宽慰他:“没啥要紧,往后工作多的是。”
虽说张明远后来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了,可在 1988 年,人家给他授予了一枚一级红星荣誉勋章,这是为了表扬他以前的功劳呢。
朱老总提到红五军团,在红军创建的历程中,这可是一支挺特别的队伍。它整体来自一支起义部队,之前是国民党军二十六路军,再往前呢,那是冯玉祥的西北军。
红五军团打从一开始建立,就跟红一军团、红三军团一块儿,都是红军里的主力队伍,红五军团为咱中国革命那可是付出老多牺牲啦。
张明远算其中的一个。
【陇籍开国将军】
1938 年 12 月,赶上宁都起义七周年纪念的时候,毛主席带着萧劲光、王稼祥,在延安凤凰山见了原二十六路军的十一位起义人员,还跟他们一块儿合了影。
这照片上的十一个人呐,从左边开始到右边依次是:
忽有兆麟、郝培谋、张明远、张永励、蒋耀德、李十中、张宣斋、于朝俊、耿万福、刘向三、李肃
毛主席在照片上头还题了词:
要是把宁都起义的那种精神拿来对付日本帝国主义,咱肯定战无不胜!
那时候,张明远当着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局长,负责军事运输的事儿,还得组织沿兵站线让驻军和政府动员军民去修道路。归边区政府管着,上边说的十一个人里,建国后被授予军衔的,只有他这么一位。
并且啊,张明远可是唯一一位籍贯在陇的开国将军。
当下在中共中央岷县会议纪念馆里头,依旧展示着张明远的那些事儿。
1911 年,张明远在甘肃岷县西寨乡坎卜塔村呱呱坠地,他爹是个做皮靴的匠人,在当地还挺出名。
那时候张明远可不叫这名字,叫张朋远呢,说是有“鹏飞千里”跟“出门靠朋友”的意思。名字起得倒是挺大,可家里穷得叮当响这事儿还是改不了。
1927 年啊,因为要过日子,张明远替别人去抓壮丁,进了西北军当兵,得了 60 块大洋。他把 40 块给了孤苦伶仃的老妈,剩下 20 块拿来当路费。
张明远跟着部队一块到兰州华林山集训,集训完了,就被分到冯玉祥部高树勋的 12 师 36 旅啦。
或许是这人比较勤快,旅长瞧着他劈刀、打拳练得挺好,特地把他调到了手枪队当警卫。
1930 年,中原大战,冯玉祥吃了败仗,他手底下的西北军也被蒋介石给收编啦。原西北军的 13、15 师,还有跟着孙投靠蒋介石的原冯玉祥总部手枪旅编成了 25 师,孙连仲兼任师长。用原西北军第 12 师以及高致和、曹金声这两个旅编成第 27 师,师长是高树勋。另外把原西北军骑兵第四师张华堂、祝常德这两个旅编成骑兵第 4 师,师长是原西北军骑兵第 3 师的师长关树人,都归到这支路军里。
张明远呢,也跟着那次改编,一块儿进了第 26 路军。
连年的军阀打来打去,张明远觉得没啥盼头。可幸运得很呐,就因为在这支部队里,他好歹寻着了一点儿希望的光。
这支部队是由西北军改编来的,里边有好些共产党员呢,像参谋长赵博生,还有 73 旅旅长董振堂、74 旅旅长季振同。
1931 年初啊,孙连仲打着江西清乡督办的名号,带着二十六路军到江西跟红军打仗。谁承想,水土不服,军营里疫病到处都是。关键是,跟红军打了好几回,全输啦!再加上红军对这支部队搞政治攻势,军心都散了。这二十六路军几次跟红军作战失败后,想回北方去参加抗战,却被蒋介石给拒绝喽。
孙连仲因为牙病请了假,跑到南京看病去啦。接着把该路军的 25 师和 27 师合成了 17 军,这 17 军还是归该路军管。27 师的师长高树勋呢,同时兼任 17 军的军长,可他也不想跟红军打仗,自己偷偷离开队伍去了庐山,把部队交给了参谋长赵博生。
1931 年 11 月 14 日夜里头,在共产党的带领下,赵博生、董振堂、季振同领着十七军在宁都搞起义啦。因为事先准备得挺到位,除了被李昆岗带走的一个团,一个军直、两个师直、六个旅直、十一个完整的团,总共一万七千多号官兵,全都参加了起义。
起义成功之后,部队马上就被改成红五军团啦。总指挥是季振同,政治委员是萧劲光,副总指挥是董振堂,参谋长是赵博生,政治部主任是刘伯坚,管着第 13、第 14、第 15 军。
张明远那可真是够幸运的,打这时候起,就跟着部队奔光明去啦。还当上了红五军团 13 军 38 师的连长。
1932 年,红五军团跟广东军阀陈济棠在水口较量,张明远冲在前头,中了两处枪伤:有一颗子弹从右肩穿过,把锁骨打断了;还有一颗子弹把左手腕给打断了。
1934 年 8 月,张明远被调到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当侦查科长啦。
红五军团为了咱中国革命那可是付出老多了,它是红一方面军的三个主力军团之一,先后参加了第四次、第五次反围剿战斗。由于作战时损失不小,部队老是缩编。
长征开始后,红五军团有第 13 师、第 34 师。等中央红军主力都过了湘江,红五军团直接管辖的就只剩三个团啦,红 34 师在湘江北岸整个儿都没了,就第 100 团团长韩伟带着一部分人。
1935 年 7 月的时候,红五军团改叫红五军啦,军长是董振堂,政委是黄超。
1936 年 10 月,红五军给编进了西路军,去打宁夏战役,谁承想被西北军阀马步芳带着大批兵力给围上了。西路军大多都英勇牺牲了,就一小部分人侥幸逃了出来。
1937 年 1 月,红五军跟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在高台死磕,从军长董振堂往下,3000 多人全都壮烈牺牲啦。
红五军团在土地革命那阵子,牺牲得那叫一个惨,能活下来的没几个,真让人忍不住叹气哟!
【率领岷县3000子弟参加红军】
1934 年 10 月,中央红军没办法只得开始长征,那时候红三军团保卫局侦查科科长是张明远,他率领着先遣队早一步出发了。
整个长征那阵儿,张明远的职务老是变来变去,简直是哪儿有活儿,就被派到哪儿。红军四渡赤水完了以后,为了把徒步侦查弄得更强些,张明远就调到中央军委徒步侦察队当队长了。北渡金沙江的时候,当时当参谋长的刘伯承直接给张明远下命令,让他赶紧把皎平渡占了。
张明远领着四个侦查员,猛跑了 200 里,扮作国民党军官突袭了皎西坝子乡公所,把代理乡长给活捉了,还替部队搞到了四条船,给红军渡河提供了便利。
1935 年 6 月,红一、红四方面军会师啦,张明远就当了军委徒步侦察队的队长,还临时被调到收容所去收容救治伤员。
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,朱老总把张明远调到红二方面军去负责筹集粮饷啦。
1936 年 8 月,红四方面军到了甘肃岷县。这时候,经甘肃苏维埃政府主席何长工提议,张明远就被任命成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啦,专门负责给部队筹备粮草。
能在老家当个父母官,这可把张明远乐坏啦!
岷县之前驻扎的是国民党军鲁大昌的第 14 师,红军往北去的时候,小程序美工鲁大昌带着他的部队在岷县腊子口阻挡,结果让红军打得盔也丢了甲也掉了,屁滚尿流地逃跑啦。
那时候红二、红四方面军到了岷县,当地状况可不咋样,因为鲁大昌在那儿搞反动宣传,当地老百姓特别害怕红军,红军还没来呢,就都跑到山上去躲着了。张明远当了岷县的官儿以后,头一件要紧事,就是把当地老百姓劝回来。
张明远领着一个警卫班,奔着坎卜塔村去了,寻到了表兄张季农,靠着表兄帮忙,张明远把躲在山里的百姓给找着了。
虽说离家好些年啦,可大家伙一听说张明远当兵回来,全都凑了过来。听说他成了岷县的官儿,大伙都觉着有指望了。张明远借着乡亲这层关系,在岷县给红军做宣传:
红军那可是穷人的队伍,专门护着群众的。
靠着乡亲们帮忙,红军在岷县弄起了苏维埃政府,还在各个乡村整了 34 个苏维埃政权。
当地的老乡们不光踊跃帮红军筹备粮食,还争着要参加红军呢,张明远的侄子张国忠到了晚年回忆说:
那时候,张明远不管到啥地方,总有一群年轻小伙子跟在后头,吵吵着要当红军。
得到中央批准后,张明远在岷县搞起了扩兵的事儿,没多长时间,就有三千多名岷县的年轻后生参加了。红军离开岷县的时候,张明远带着岷县独立团一块向北走,后来给编进红五军团啦。
可惜啊,这一帮岷县的子弟,后来在战争里,大多都牺牲啦。
就因为张明远在家乡挺有影响力,他率团北上的时候,党中央专门下了命令,把他的母亲、二哥、二嫂、堂兄张永成、侄儿张资德、张文忠、张彩云、侄女张树才、外甥曹学彦这些亲属统统带走,省得让反动派给害了。
打那以后,不管革命有多难,张明远一直死咬着队伍不松口。
虽说张明远将军这辈子直接在一线指挥打仗的时候不多,可他在战争那时候负责后方的事儿,不光给前线供应各类军事物资,还使劲动员大家参军,给部队能一直有劲头打下了根基。
1950 年 7 月,张明远调到东北军区去当后勤部副部长啦,那时候东北军区后勤部还有另一个张明远呢,是后勤部政委,这俩太容易弄混啦。
为了给志愿军把后勤准备工作弄好,身为副部长的张明远被中央军委喊到北京去接任务。刚一见面,周总理就攥住他的手说:“你可是红军过腊子口后的首任岷县县长。”
“如今美军在仁川登陆啦,朝鲜的战局说不定会反过来,到那时候咱们可不能光在旁边看着。为了提前防备,派你们先去朝鲜,实地瞅瞅大兵团出动以后后勤保障咋弄?人员的吃的能从国内运过去,那马草咋整?需要的量老大了,能就地解决不?”
张明远身为驻朝大使武官,先一步去了朝鲜,瞅瞅大兵团出国打仗各类物资在当地获取的情况,还把交通道路、气候这些条件都考察了一番。
就实际的情形来说,张明远给出了四条意见:
一是志愿军过了江以后,粮食、蔬菜、马料这类东西的供应,在当地筹备的少得很,主要得靠从国内往那儿送。
二呢,为了能满足前方部队后勤保障的那些基本需求,运输得把多种工具都用上。
三呀,入朝的大多数部队得把露营准备做好,得准备些盖布还有帐篷。
四是让部队到了朝鲜得严守纪律,可别乱砍乱伐山林。 把战时物资供应从主要就地获取变成主要由后方供应,这是咱军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重大变化。
志愿军刚入朝作战那会子,后勤补给这块儿毛病可大了。
部队不让生火做饭,张明远就提议准备点干粮。因为新鲜蔬菜少得可怜,他又提议弄点维生素、熟牛肉干,还说试试压点草料饼,好给战士们补上必需的营养。
因为战场环境太糟糕,张明远提议,每个战士都给配 5 个急救包,还说每军得有 1000 副担架,要组建卫生列车,兵站医院得尽量往前挪,还得修建山洞医院。
张明远在后勤保障工作这块,那是相当有成绩。所以在 1951 年 5 月志愿军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的时候,洪学智以志愿军副司令员的身份同时兼任后勤司令员,而张明远则当了副司令员。
1953 年赴朝部队搞轮换作战,这时候张明远就把洪学智给接替了,当上了后勤司令员。
朝鲜战争打完了以后,张明远还在朝鲜呢,忙着搞善后的事儿,就这么一直干到 1958 年 10 月,跟着志愿军的领导机构从朝鲜回来了。
得说啊,在整个抗美援朝的时候,张明远那可是最早去朝鲜的,也是最后离开朝鲜的高级将领。
1959 年的时候,张明远当的是军委总后运输部部长和军械部部长,到了 1969 年 10 月,就成了总后勤部副部长。
【愧对家乡】
1986 年,76 岁的张明远离开了领导岗位,回想过去那些事儿,他就琢磨着写回忆录啦。
张明远将军那本回忆录《雄关漫道》的前言里,他是这么写的:
我 1986 年离休,眼瞅着到 1996 年,我都 86 岁啦。在这剩不了多少的日子里,我老琢磨能给包括自家孩子在内的后辈留点啥。钱和东西我可没有!我革命 60 多年,那真是一清二白,有的也就剩点精神上的财宝……
就算困难一箩筐,将军照样坚持把回忆录给写好了。洪学智将军还给这本回忆录题了词:“从放羊娃到将军。”
谁能想到呢,张明远将军写回忆录的时候,好几次把病给扛过去了,可到最后,居然被 3 万元的出书款给难倒啦。
1996 年 3 月 17 号,张明远将军生病住了院,心里一直惦记着筹集的书款来没来。好在有战友跟好朋友帮忙,最后凑了 3 万块的出书款。可惜呀,张明远将军没能够知道这个好消息。
1996 年 3 月 20 号,张明远将军于北京病故,享寿 85 岁。
张明远将军临了的时候,留了话,盼着子女能把他的骨灰带到老家岷县,撒在洮河里头。
您说哈,除了长征那会路过家乡,张明远就只在 1957 年回过家,这前后好几十年,张明远就再没踏上家乡的地儿。
张明远将军家那小子张滨江讲:
父亲老惦念着故乡,一趟趟想着回岷县,可到最后也没去成,就觉着对不起那牺牲的三千多子弟兵。
张明远将军过世以后,到了 1997 年,在岷县三十里铺村(离城中心 15 公里那块儿),人们建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。
岷州会议那可是红军长征的时候,能决定命运的一场会议哟!
1936 年 9 月 16 号这天,朱德、张国焘、徐向前、贺龙、关向应、陈昌浩等红二、红四方面军的人在这儿开会。这会上,张国焘等少数人的想法被否定啦,朱德代表的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了肯定,给红一、红二、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铺好了路。
岷县的三十里铺村,在地图上瞅着没啥特别的,可它却为挽救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大的功劳。
那张明远将军的事迹,也一块儿在这个地儿给陈列出来啦。
在这儿工作的纪念馆解说员刘彩玉实话说:
每天呐,我对着观众,对着红军先烈,就能觉出一股没形儿的劲儿,这股劲儿老是激励我,给我打气……
红军精神呀,是在那苦日子里,牺牲的革命烈士拿鲜血铸就的荣耀。甭管过去多少年,红军精神都得传承下去。只有晓得过去的不容易,咱们才有胆量去盼着未来好。